什么是自然光?
大家都知道有光才有攝影,所以光線對照片的成敗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。在室內我們可使用各種人造光源,例如閃光燈、光管等來拍攝;而在戶外環境,攝影人則可善用自然光,即是陽光照射至地球上的光線。大家或者發現,就算是拍攝相同的主體,在不同時間下所拍攝出來的效果亦會有所不同,有時圖像可能會顯得較為生硬,有時又可能較為柔軟;又或是一時圖像的顏色偏向冷調,一時則是暖調,這些其實都是與自然光有關。
自然的光照其實不停變化,對攝影師是個考驗。拍攝的時間、天氣以至是相機的方向也影響了自然光照射于主體上所呈現的效果。投射于主體上的自然光主要有三種光線,分別是直射光、散射光以及是反射光。直射光的例子有不受云霧遮擋的自然光,這種光會產生較暖的顏色,利用這種光線所拍攝的圖像會有較高的對比度;而散射光,例如是穿過云霧的日光則會產生較冷的顏色,所拍攝的圖像對比度較低;而反射光則是來自其他反射表面的光線,光線較為柔和。至于主體是受著那種光線照射,便得視乎拍攝時間以及天氣因素而定,這些都會影響了圖像的白平沖以及對比度。
自然光隨時間而變
自然光的特質會隨時間而改變的,例如在正午時分拍攝,此時太陽高高架于我們的頭上,陽光多是從我們的頂部照射下來,令主體產生強烈陰影,此時圖像的對比度最高。當正午過后,太陽的位置逐漸下降,愈來愈接近水平線的位置,此時光線投射至同一主體前須在大氣中行走更長的距離,在大氣中光線進行散射又或是擴散的程度將會愈大,產生較柔和的光線。除此之外,原來光線在穿越大氣期間其藍光會被吸收,所以若太陽愈接近水平線位置,光線在空氣中的行走距離愈長,即愈多藍光被吸收,所發出的光線將呈現暖色調的效果,這解釋了為何日出和日落之時的陽光帶著紅黃色的暖色調。